前言
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,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。
會議提出“三個統籌”“穩”“進”“立”“破” 等關鍵詞,強調“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”,釋放重要信號,傳遞出2024年經濟工作新動向。
2023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
會議首先對2023年中國經濟形勢做出了總結。
會議指出,2023年我國經濟回升向好,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,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,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,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,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,民生保障有力有效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。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同比增長5.2%,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。
具體來,一是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.2%,三季度環比增長1.3%,環比增速連續5個季度增長。
二是工業生產穩中有升。前三季度,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0%,10月份增長4.6%,1-10月增長4.1%。裝備制造業、電氣機械和汽車行業領先持續快速增長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等保持高速或超高速增長。
三是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。前三季度服務業同比增長6.0%,占GDP比重55.1%,比去年同期提高1.4個百分點。服務經濟結構升級和總量增長,對國民經濟帶動能力日趨增強。
四是居民消費需求開始釋放。前三季度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6.8%,10月份同比增7.6%,1-10月同比增6.9%;服務零售額1-10月同比增19%,增速快于商品零售額2.7倍。
近期,多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業機構紛紛上調增長預期,為中國經濟投下“信任票”。面對錯綜復雜的內外部環境,中國堅定推進對外開放,穩增長政策措施持續發力,經濟展現出強勁活力、韌性和動力,獲得國際機構普遍肯定。
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最新一期經濟展望報告,上調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.2%,高于9月份的預期。此前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11月7日宣布,將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由5%上調至5.4%。多家國際商業機構也上調了中國經濟增長預期。摩根大通從5%上調至5.2%,摩根士丹利從4.8%上調至5.1%,花旗集團從5%上調至5.3%,瑞銀集團從4.8%上調至5.2%,德意志銀行從5.1%上調至5.2%。
2024年首先要做到“三個統籌”
會議首先明確了“三個統籌”,作為2024年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。具體來說,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。
一是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,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,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。這一關系排在 " 三個統籌 " 的首位,原因則是今年以來經濟長期處于 " 供給過剩、需求不足 " 的弱現實中。在2022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。必須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,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使社會再生產實現良性循環。”
二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,堅持不懈抓好“三農”工作,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到更加突出位置,推動城鄉融合發展。
三是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,扭住高質量發展不動搖,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,加強國家安全能力建設,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。
"以進促穩" 2024年經濟更加積極作為
會議指出," 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、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 "。穩中求進是過往幾年經濟工作中延續的表述,而 " 以進促穩、先立后破 " 則是新提法。區別于去年底政治局會議 " 穩字當頭 " 的表述,"以進促穩" 體現出明年經濟工作將更加積極作為。
這有利于推動明年經濟向好,夯實恢復的基礎。穩定的經濟社會環境是“進”的前提,而穩定經濟環境的取得也需要積極進取的政策支撐,“進”的政策促進“穩”的形勢和穩的預期,比如財政、貨幣和房地產政策等。明年預計能實現5%左右的經濟增速,主要動能將是服務業、高端制造和基建投資。
從會議部署看,明年宏觀政策將更精準發力,多做加法,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支持政策,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問題,進一步提振信心。
文章轉載自公眾號“老田評說”